中医医学书

  1、《黄帝内经》(相传为黄帝所作)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相传为黄帝所作。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

  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有关天文学、人类学、心理学,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

  2、《伤寒杂病论》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规律,它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著作,开创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先河;同时在制剂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历代医家无不尊张仲景为“医圣”,故有“医圣者,即医中之尧舜也,荣膺此誉者,唯仲景先师。”

  3、《神农本草经》 (相传为神农氏所作)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4、《本草纲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

  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5、《千金方》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帝内经

  百度百科-伤寒杂病论

  百度百科-神农本草经

  百度百科-本草纲目

  百度百科-千金方

  中医医学书籍免费下载

  1.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2.彭子益(1871-1949),《生命宇宙篇》,。《古方基础篇》总结了六种治疗处方的标准方法;《时方汤头改错篇》审定了传统的《汤头歌诀》中的错误;《医案读法篇》系统整理了古代各著名医师的医案;《注释王梦英医案》则化难为易,通俗简明地对王案进行了解释。这四种著作辨析精微,毫发毕现,有正本清源之效

  3.医学家时逸人。他的著作有《复兴中医杂志》、《中国时令病学》、《中国儿科病学》、《时氏诊断学》等书。

  4.汪逢春(公元1884—1949),江苏苏州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中医病理学》、《泊庐医案》等。

  中医医学书籍有哪些

  有的,应该有,图书馆应该藏书非常的丰富个方面的书籍应该都比较齐全才对,特别是市图书馆,仓数的范围就应该关系到各个方面的知识的书籍都得齐全,所以医学书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医学研究的是医疗卫生方面的知识,它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所以图书馆应该有非常丰富的这方面的书籍

  中医医学书籍出版

  《实用中医学》,综合性医书。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学校编。分上下两册。上册为中医学基础部分,包括基础理论,中药和方剂。

  介绍人与自然,脏象、经络、病机、辨证论治等中医基础理论。常用中草药567种,古今常用方剂(包括医院的经验方)360首;下册以现代医学病名。分述内、外、妇、儿、针灸与新医疗法等临床各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总结了前人以及编写单位的临床实际经验,并有部分中西医结合的内容。1975年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医学全书

  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生命的百科全书。千万不要把《黄帝内经》简单看成是一部医学书。其实它里面除了医学外,还有天文学、地理学、历法学、音律学、物候学、气象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是一部百科全书。它更是一部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医书、系统的养生宝典。

  中医医学书店

  方凯以前有医学类的,但是在2018年已经结束实体店经营,目前只有网店了;

  实体店我只知道广源科技书店,在广中医那边,广中医校园里面,旺角超市旁边也有个书店,不知道还在不在;

  另外就是北京路的科技书店,医学教辅及考试类的比较齐全。

  以上,望周知。

  中医医学书籍撰写

  你要想自学中医,所有的中医高等教育的教材都不要看,你要想学好必须要有深厚的古文功底,所以必不可少的是一本古文观止,中医里离不开周易,所以要选一本,接着就是理论的书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中药的书要看药性赋简单,医案要看古今医案按,现代的书建议你看一本任应秋的五运六气。其他的有余力可以选择性看一下,不要贪多。

  中医书籍医学网

  中国古代医书繁多,主要以中医为主,其它如藏医,苗医,蒙医等,见于经书的书籍较少。

  最出名的中医书籍,大概有如下几本。

  1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灵枢》上下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实则成书于西汉年间。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等学说的理论基础。也是世人最耳熟能详的医书。

  2 《本草纲目》

  明文林郎,医药学家,药圣李时珍所著。其书52卷,192万字。历经27年,三易其稿。其书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3 《伤寒杂病论》

  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所著。其书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至今仍然是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

  4 《神农本草经》

  其书托名神农氏,实成书于汉代。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5 《黄帝八十一难经》

  其书署名秦越人,是古代中医学理论著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基本内容包括脉诊、脏腑、阴阳、五行、病能、营卫、俞穴、针灸、以及三焦、命门、奇经八脉等理论疑难问题。

  6 《脉经》

  西晋王叔和所作,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录《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扁鹊、华佗等有关脉学之论说。系我国现存较早的脉学专书,为后世脉学发展奠定基础,并有指导临床实践之意义。

  7 《针灸甲乙经》

  西晋皇甫谧撰,全书12卷,128篇。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吸收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精华。采用分部和按经分类法,厘定了腧穴,详述了各部穴位的适应证和禁忌、针刺深度与灸的壮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

  8 《备急千金要方》

  此书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

  9 《温病条辨》

  清代吴瑭著,为温病通论著作。其书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倡养阴保液之法,并拟订了层次分明的温病治法方药体系,被称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著作。

  10 《汤头歌诀》

  清代汪昂撰。古代医方著作,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

  除此之外,另有藏医《四部医典》

  此书又名《医方四续》,由著名藏医学家宇妥·宁玛云丹贡布所著,共四部,156章。是一部集藏医药医疗实践和理论一体的藏医药学术工具书,藏医学的主要医典。

  这些古书,如果觉得文言难懂的话,可以加以”图解“两字搜索。白话加上图文并茂的方式,可能更好理解这些经典。如果想要系统的学中医,最好还是要有师傅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