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药材的诗歌

  春

  【唐】白居易 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官舍悄无事,日西斜掩门。 不开庄老卷,欲与何人言。

  夏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南宋 杨万里《小池》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冬

  春水满四泽。 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东晋末期陶渊明:《四时》

  关于药材的诗歌大全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天南望, 半夏微凉, 期艾三千青木香。

  中草药很神奇,能把百病来防治,华佗医术传百世,扁鹊神医创奇迹,《鹿茸救母》的故事很经典,灵芝草,不老仙丹的传说不一般。漫山遍野蒲公英,时常饮杯苦丁,消炎,化瘀,去火,又化痈,艾蒿更是用处多,祖祖辈辈都用它,菊花茶,金银花,枸杞玫瑰花泡着喝,泡大海时常喝,防治咽炎离不开它,苍耳,甘草,炒山楂,莲子、薏米、槐花茶,丹参、陈皮、大红枣,百合、山药、阿胶糕,保健身体很重要,很重要!

  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春日出游,看到野外自然景色清新秀丽,皮日休当即吟七绝一首:“数曲急溪冲细竹,叶舟来往尽能通;草香石冷无近远,志在天台一遇中。”吟罢,他对陆龟蒙说:“我这首诗虽不见佳,但却暗含三味中药名,老兄你能否猜得出?”陆龟蒙听后,不禁笑道:“不必过谦,诗写得好,但药名并不难猜,是竹叶、通草、远志三味药,是也不是?”沉吟片刻后念道:“桂叶似茸含露紫,葛花如绶蘸溪黄;连云更入幽深地,骨录闲携相猎郎。”皮日休不假思考地答道:“不过是紫葛、黄连、地骨三味药而已。”

  我坚持喝了几个月的中药,每一碗的入口,也就意味着多了一份苦涩。在这几个月之中,我喝了不知多少碗中药,也不知品尝了多少份苦涩。在这背后,却带来了最终的快乐——病情好转。这多亏了这一份苦涩,若没有它,我拿什么去换最后的那份甜蜜呢?不必要去抱怨,生活中的苦是需要的,掌握好这份苦,最终就可以换取甜,因为你付出了几份苦涩,就能换取几份甜蜜。

  相信我们都曾经有惧怕喝中药的经历,年幼的我毫不例外。印象至深的是,小学的一次生病,药很晚才煮好了,凌晨的时候母亲把我从床上叫醒,说是要喝中药了。我顿时既恐惧又愤怒,又哭又闹满心的不情愿。母亲虽说第二天还要上班,却还锲而不舍地抚慰我。直到最后,我一边哭一边把那难喝至极的黑东西灌下肚子。还未喝完,就开始反胃呕吐。在那次以后,我一旦是喝了极苦的药就很容易呕吐。那时母亲在一旁轻轻抚着我的背一边帮我顺气,一边喃喃道:“没事了,没事了,把‘风’都呕出来就不咳了。”

  我肚子疼,妈妈带我去看病。医生开了五服中药。晚饭后,妈妈把熬好的药汤给我喝。我一看见黑黑的药就害怕,不敢喝,太苦了。妈妈瞪着眼睛,凶巴巴的说:“快点喝!”我没办法,只好端起碗,抬起头,闭着眼睛痛苦的往嘴里灌。妈妈告诉我,良药苦口利于病。

  在西游记的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用药名写了一首“西江月”的词,描写孙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等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和猎户残亡的战斗场面。

  中草药是 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中国人民对中草药的探索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相传,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神农被尊为“药皇”。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

  明清小说家冯梦龙的情书,更是巧妙地将中药与诗词联袂:“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当破故纸。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地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地等。”情书中共用了14个药名,情书情思情趣跃然纸上,反映出这位文学大师对医药知识的精通。

  谈到中草药,我想大多数人首先联想到的应该是一碗黑不溜秋的,散发着一股股难以名状的古怪草药味的,喝下去时可以让舌头苦上好一阵子的不明液体。然而就是有着这样可怖名声的中药——哪怕它曾经也是我所避犹不及的——如今却成了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段至为珍贵的记忆。

  老人们常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人参是三宝之首,能补气血、生津液,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东北的长白山区,就是人参的家乡。在那儿,千百年来,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人参的绚丽多彩的故事,这里说的是一个有关人参姑娘的故事。

  宋代大词人辛弃疾新婚不久辞别妻子奔赴抗金前线,一日夜深人静,以中药名填词一首,遥寄娇妻:“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从中可以找出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黄、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钩藤、常山、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多味中药,这些药名本身的语义共同构筑了词的内容,而且使之与词意有机地融为一体。

  野马追的传说 。秦末,嬴秦的暴政,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项梁、项羽、陈婴联合的义军,拥立楚怀王在盱眙建都。有一位将军的坐骑患咳喘病,病情越来越严重,怎么也治不好。战况激烈,携之不能征战,杀之于心不忍。最后放入盱眙山中,让它自生自灭。后来有一天,这位将军重返旧地,忽见一匹野马昂首长啸,奔腾而来,紧紧跟随。他停下一看,原来就是那匹丢弃的马,那时骨瘦如柴,如今腰肥体壮。这是什么道理呢?访问当地老人,从一位采药者口中得知:盱眙山中盛产一种叫白鼓丁的草可以医治咳喘病。奥秘被揭示出来了,于是白鼓丁得了一个雅名叫“野马追”。

  小时候,常常得咳嗽的病,一咳嗽便是咳上很久一段时间。我们有“百日咳”之说。但我们所说的“百日咳”又与那个冰冰冷冷、清楚诠释的医药专有名词“百日咳(顿咳)”似乎不那么一样。总之,当“百日咳”从长辈口中蹦出来时,总觉得它神神秘秘。大人们叨了一阵的“百日咳”,末了便会叹上一句——“这孩子体质有点弱。”

  有关药材的唯美诗句

  白发敲簪羞彩胜,黄芪煮粥荐春盘。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诗,诗中的“王孙”指的就是中药黄芪。黄芪称为“王孙”,见于与王维同朝的甄权的《药性论》,转载于明朝药物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叫黄芪。

  赞美药材的古诗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译文:人的生命非常重,无价可比拟,一己之力救人,一定要有道德。

  2、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 ——《医人》唐代:苏拯

  译文:古人的医术在于心,内心正直药自然就真。现在人的医术在于手,技术不好药还没有效果。我愿意化身为天地炉,多一些扁鹊这样的医生。四处寻找好的药材,先从治好过分的寒冷与饥饿做起。

  3、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先秦《黄帝内经》

  译文:不是学医的料子不能教,不是真的知识不能传授,这就是医德。

  4、九重天子寰中贵,五等诸侯门外尊。争似布衣狂醉客,不教性命属乾坤。——《赠李德成(德成善医)》唐代:吕岩(吕洞宾)

  译文:高坐在九重宫殿上的天子,和那些诸侯们,都是天底下最尊贵的人了,但又怎比得上那个身穿布衣,能够日日坦然喝酒,不求名利的平民呢?因为他已经放弃了人间的执著,得到了大自在,他的命和运,都不受这个人世间所限制了。

  5、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晋·杨泉《物理论》

  译文:凡是医生,不是有仁德的人不可以托付,不是十分聪明不明白道理的,不能信任,不是十分廉洁淳朴的,不能够相信。

  6、药物辨真伪,方书通古今。有时能起虢,一剂直千金。——《吾乡陈万卿儒者能医见宜春赵守盛称其医药之》宋代:戴复古

  译文:辨别药物的真假,专门记载方剂的书籍就可以知晓古今。有时候医术高明,能起死回生,一剂药方值千金。

  7、不可过取重索,但当听其所酬。如病家赤贫,一毫不取,尤见其仁且廉也。 ——明·李梃《医学入门》

  译文:去救人不能够过多的索取报酬,人家有多少给多少,如果病人家里贫寒额不收取报酬,这是有仁爱的医者。

  关于中药材的诗歌

  泱泱中华五千年,中医中药论起源,中华文明多繁荣,中医瑰宝最绚烂;黄帝内经本草经,医药养生基础奠,炎黄子孙以为傲,神农炎黄做贡献;国粹中医不平坦,质疑废除多劫难,灭顶之灾阻发展,名医验方多失传;痛定思痛谋振兴,中医迎来艳阳天,博大精深中医药,师承求得百花艳;有幸担当传教者,深感肩上落重担,弘扬中医莫等闲,挥笔疾书做教案。

  有关药材的诗

  《西游记》中和草药医术有关的记载不少,西游记可以看做一个民俗小说,各种古代民俗文化层出不平。

  一、《西江月》

  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

  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

  这首词是在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里,吴承恩用药名写了一首《西江月》的词,用这首词表现人类猎户上花果山狩猎猴子,被孙悟空施展法力,一千多猎户全部死亡的壮烈场景。

  这首词用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等九个中药名字,生动的描述了孙悟空与猎户的厮杀抗击场面。

  二、唐僧抒发感情的诗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

  这首诗是唐僧感叹路途遥远,山高水险,表达自己何时才能完成取经大业,已报唐王知遇之恩。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伏苓、防己、竹沥、茴香等九味中药。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情节,颇值玩味。

  益智: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大西天即天竺的大雷音寺取经的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约定。

  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亲自为自己饯行,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关外。

  三棱子:指的是收的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马兜铃:师徒四人与白龙马一起,催马前行,马铃叮当,一路艰辛赶路的形象和声音。

  荆芥:如同在山涧中寻找荆芥一样求取真经。

  茯苓:是指师徒到西天拜的如来佛祖。

  防己、竹沥:指唐僧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象新采的竹茎,经火炙后沥出的澄清汁液。

  茴香:谐音回乡,表达自己何时才能取经成功返回唐朝的感概。

  作者吴承恩从近二千味中药的药名中,选择了能表达小说内容的几味,藉中药名称和全诗浑然一体,巧妙地紧扣小说的主要情节,令人拍案叫绝。

  三、关于中医的描述

  朱紫国时孙悟空为国王悬丝诊脉,治国王的双鸟失群的病时,有几段很有意思的描述:

  行者笑道:“不是胡柴。你都听我道来: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第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三问病原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

  用诗般的语言描述了中医所讲究的望闻问切,是干什么的。

  而更有意思的是孙悟空用锅底灰(又名百草霜)和马尿配制的乌金丸,说是由六物煎服:

  半空飞的老鸦屁,紧水负的鲤鱼尿,王母娘娘搽脸粉,老君炉里炼丹灰,玉皇戴破的头巾要三块,还要五根困龙须:六物煎汤送此药,你王忧病等时除。

  《西游记》各方面的民俗、知识描述很多,很值得学习,吴承恩也是知识丰富,见多识广,才造就了这本奇书。

  关于药草的诗

  1、七绝.水飞蓟寻常菊草圃园中,不惧寒霜迓北风。寂寂无闻花色好,粉身一剂现奇功。注:水飞蓟为菊科,初学记名山记曰道士朱孺子服菊草乘云升天。2、五绝.草乌叶朔漠大荒边,茵茵接碧天。风驰飞马过,习习沐晨烟。注:草乌叶为内蒙古常用草药。3、七绝.三白草草生三白塘边藕,素洁花开照水莲。不慕群芳颜色好,含苞曲颈碧池前。注:三白草又名塘边藕、照水莲。

  药材与诗歌

  春风和煦满常山,芍药天麻及牡丹;

  去寻使君子,当归何必找

  。

  端阳

  ,菖蒲制酒乐半年;

  庭前娇女红娘子,笑与槟榔同采莲。

  秋菊开花遍地黄,一回雨露一茴香;

  扶童去取国公酒,醉倒

  大光。

  冬来无处可防风,

  糊窗一层层;

  待到雪消阳起石,门外户悬白头翁。

  注:此为我国古人笔下著名的中药名四季歌,既符合

  的特征,又加入20余味中草药名,极富情趣。不仅令人神往,还可感悟中药名包含的学问,不失为一首佳作南宋爱国词人

  用中药名写了一首

  ,词云:“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荒。”

  词中巧借

  中药名,活龙活现地刻画出了一位贵妇人的形象。将她思念远征沙场的丈夫的那一腔缠绵之意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地抒发了她怨恨战争给自己带来夫妻久别、难以团聚的心声。

  药名诗

  北宋进士洪皓在

  建炎三年奉命赴金,被金人扣留十余年。在此期间,他坚贞不屈,以诗明志,留下了众多的爱国诗篇。

  就是其中之一,很有代表性。诗云:“独活他乡已九秋,肠肝续断更刚留;遥知母老相思子,没药医治尽白头。”

  该诗十分巧妙地将五味中药“独活、续断、知母、相思子、白头”嵌入诗中,表达了自己深沉挚诚的爱国怀乡思母之怀,感人肺腑。

  药名谜

  明代戏曲作家

  写过一首题为

  的谜语诗,诗云:“农夫月落出耕田,行到溪头无渡船。就在溪边眠一觉,蓑衣箬笠护头边。”

  作者巧妙地把四味中药暗藏于诗中,谜底是“黑牵牛、当归、宿沙、防风”,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封建社会里农民月夜耕田、夜以继日地辛劳、风餐露宿的悲惨生活图景,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关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