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漂和烘干过程对槟榔中槟榔碱含量的影响
槟榔为棕榈科热带植物,原产于马来西亚,早在1 500多年前我国已经在海南引种槟榔,历史悠久。槟榔是重要药用植物之一,种子、果皮、花等均可入药,在我国被列为四大南药之首。除了药用的用途之外,槟榔还被作为食物,在中国的海南、台湾以及一些东南亚地区,槟榔作为零食被人们所食用。除咖啡因、尼古丁和酒精外,槟榔被认为第四种最上瘾的兴奋剂。它的果核和果皮是主要的咀嚼成分,具有古老的东方传统文化。
槟榔具有驱虫、促消化、抗菌、抗抑郁、抗氧化等功能,这些功能主要来源于槟榔中的多酚类物质和生物碱。槟榔中含有总生物碱0.3%~0.6%,其中最主要为槟榔碱,其余为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次碱等。生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中草药中,大部分生物碱的结构中有复杂的环,环内大多包含氮素,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在中草药中起到了重要的活性作用。槟榔碱是槟榔的主要活性组分,具有抗氧化活性,但它也是主要的有毒化合物。槟榔碱的主要毒性是促进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对正常的人体细胞产生毒性的影响,诱导细胞凋亡。
现今槟榔产品主要有鲜食槟榔、槟榔烟果以及槟榔饮料等。在我国海南、台湾两地,鲜食槟榔为主要槟榔产品,食用时在荖叶上涂石灰,包裹槟榔一同嚼食。而在湖南省槟榔产品主要为槟榔烟果,将槟榔鲜果经过烫漂、烘干、炮制、点卤等工艺制成。虽然国内外对槟榔的槟榔碱含量有所报道,但目前未见有系统地分析加工过程中槟榔碱含量变化的报道。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合理地利用槟榔中的药用价值,本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槟榔碱的含量,比较了在不同烫漂和烘干条件下槟榔碱含量的变化,进而了解槟榔碱的特性。
1. 1 实验材料、 仪器与试剂
材料:槟榔鲜果(产地:海南)
仪器:液相色谱仪、Waters C18柱(5.0 μm,4.6 mm×250 mm)
试剂:乙腈(色谱纯);KH2PO4(分析纯);H3PO4(分析纯);氢溴酸槟榔碱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 2 实验方法
1.2.1 烫漂对槟榔碱含量的影响
选取形状、大小相似的新鲜槟榔切半处理,称重后分别置于等量的60~100 ℃水中加热一定时间,然后捞出沥干称重。
1.2.2 烘干对槟榔碱含量的影响
选取同一批槟榔鲜果中形状、大小相似的槟榔,切半后称重,分别在50~100 ℃下烘干一定时间,取出称重。
1. 3 测定方法
1.3.1 固体样品前处理
将烫漂或烘干处理后的固体样品进行粉碎,用V(乙醚)∶V(乙醇)=90∶10混合溶剂浸泡2 h,过滤后在40 ℃水浴中浓缩,得到样品液。
1.3.2 色谱条件
色谱柱:Waters C18柱(5.0 μm,4.6 mm×250 mm);流动相:0.02 mol/L KH2PO4(H3PO4调pH值至3)-乙腈(体积比99∶1),检测波长:215 nm,柱温:20 ℃,流速:0.8 mL/min,进样量:20 μL。
1.3.3 样品的测定
按前述方法制备槟榔鲜果、槟榔干果样品母液,取1 mL样品母液于1.5 mL离心管中,以10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取上清液过0.22 μm滤膜后,按1.3.2色谱条件进行测定,测得峰面积后代入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槟榔碱含量。
1.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同一样品平行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并计算其标准偏差。应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处理与作图,应用SPSS Statistic 22对数据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 1 烫漂温度、 时间对槟榔碱含量的影响
湖南传统槟榔制品在制作的过程中会经过烫漂处理,烫漂过程能起到使槟榔果灭酶的作用。万新[10]等对槟榔护绿保鲜进行研究,发现槟榔在高于80 ℃的水中热烫60 s时,槟榔的色泽开始发黄,而在本实验发现,槟榔在100 ℃的水中热烫30 s即会出现发黄褐变现象。不同的烫漂温度和时间不仅对槟榔的品质产生影响,也会对槟榔中的有效成分如槟榔碱的含量产生影响。本实验选择将槟榔果切半后烫漂,目的在于加快传热速度,让效果更显著;烫漂时间的选择基于护色效果;烫漂方式选取热水烫漂,槟榔样品取(100±5) g,热水用量为1 000 mL,烫漂后同时测定水中槟榔碱的含量,结合比较可得槟榔碱损失的原因。其中,在烫漂时间均为60 s时,不同温度对槟榔碱含量的影响如表1所示;在100 ℃的条件下,烫漂时间对槟榔碱含量的影响均如表2所示。
表1不同烫漂温度下烫漂60s时槟榔碱含量对比
Table1Comparisonofarecolinecontentduringdifferenttemperatureblanching60s
注:若有相同字母,表明差异不显著(p<0.05);若字母都不相同,表明差异性显著(p<0.05)。
表2100℃烫漂不同时间槟榔碱含量对比
Table2Comparisonofarecolinecontentduring100℃blanchingdifferenttime
注:若有相同字母,表明差异不显著(p<0.05);若字母都不相同,表明差异性显著(p<0.05)。
槟榔果中的槟榔碱在烫漂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损失。表1显示了烫漂温度对槟榔碱含量的影响,其中从50 ℃开始,随着烫漂温度的升高,槟榔碱的含量逐渐降低,在80~100 ℃时并无明显差异,说明烫漂温度越高,槟榔鲜果中槟榔碱的含量损失越严重,其中烫漂温度在80 ℃以上时,槟榔碱的损失最为剧烈。由表2可以看出,在100 ℃的沸水下烫漂,槟榔碱的含量在10~30 s内迅速下降,在随后的2 min内下降趋势变得平缓,槟榔碱总损失率超过40%。这说明烫漂时间会影响槟榔内槟榔碱含量的损失,在100 ℃的烫漂水中烫漂40 s时损失率接近最高点;而由于部分槟榔碱存在于槟榔内部,所以40 s后继续烫漂,对槟榔碱的含量并未造成显著的影响。结合表1和表2可以发现,在中低温条件下烫漂时,槟榔鲜果中槟榔碱的含量降低,同时烫漂水中槟榔碱的含量增高,并且二者总和是相近的,这说明在这个烫漂过程中,槟榔鲜果损失的槟榔碱绝大部分会从槟榔转移到水中,造成槟榔内槟榔碱含量的下降。当烫漂温度高于80 ℃时,烫漂水中的槟榔碱明显少于槟榔损失的槟榔碱总量,说明当烫漂温度较高时,槟榔碱的损失除了水溶性损失外,还存在少量的非水溶性损失。
2. 2 烘干温度、 时间对槟榔碱含量的影响
槟榔传统加工过程中一般采取45~55 ℃的低温烘干,待水分含量烘干至20%左右后再进行炮制、点卤等工艺。在烘干的过程中,烘干温度和时间对槟榔鲜果中槟榔碱的含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刘蕊[11]等探究了烘干温度与时间对槟榔中槟榔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槟榔胚乳中槟榔碱含量会随烘干温度升高而减少,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减少。古桂花[12]等考察了在不同烘烤时间条件下,槟榔皮、核中槟榔碱含量的变化,得到相同的结果。本实验将槟榔果切半后进行烘干,一方面能加快烘干效率,另一方面也符合实际生产情况。通过结合不同温度下槟榔的烘干曲线(图1),在不同烘干条件下将槟榔鲜果烘至绝干,从而探究烘干过程对槟榔碱的影响,如图2所示。
图1 不同烘干温度下槟榔水分含量的变化
Fig.1 Changes in moisture content of areca catechu at different drying temperatures
图2 烘干时间对槟榔碱含量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drying factors on the content of arecoline
图2反映了不同烘干条件对槟榔碱含量的影响,其中槟榔鲜果在50~60 ℃烘干后所含的槟榔碱含量高于在70~100 ℃烘干的含量,槟榔碱的含量随着烘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90~100 ℃下烘干时槟榔碱损失最多。这说明在槟榔烘干的过程中,水分蒸发的过程伴随着槟榔碱的流失,烘干条件越剧烈,槟榔碱的损失越严重。从图2还可以看出,随着烘干时间的延长,槟榔碱的含量不断降低,在较低温度下烘干时,在0~12 h时平缓下降,12 h后趋于稳定;在较高温度下烘干时,槟榔碱含量在0~6 h内快速下降,6 h后缓慢下降直到趋于稳定。结合图1可以发现,槟榔碱含量的变化跟水分含量有一定的关系,槟榔在较低温度下烘干时,0~3 h处于表面水分蒸发及传温阶段,所以槟榔碱损失较少;4 h后槟榔内部水分开始逐渐蒸发,槟榔碱随着水蒸气一同挥发,导致槟榔碱含量的减少;当槟榔在较高温度下烘干时,0~4 h水分蒸发剧烈,槟榔碱含量也随之损失严重,4~6 h后槟榔的水分含量保持稳定,则槟榔碱含量的变化不明显。
在中草药提取技术中,小分子生物碱如麻黄碱、槟榔碱等均可应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那些具有挥发性的,在水蒸气蒸馏的过程中不被破坏,不与水发生反应且不与水互溶的成分的提取。此类成分的沸点一般在100 ℃以上,与水仅微溶甚至不溶,并在100 ℃左右具有一定的蒸气压。当此类物质与水一同加热时,其蒸气压和水的蒸气压总和为一个大气压时,溶液开始沸腾,水蒸气在蒸发的过程中会将挥发性物质一并带出。因此可以说明,槟榔碱在烘干过程的损失,跟水蒸气的蒸发有显著的关系。
3 结论
不同的烫漂和烘干条件对槟榔碱的含量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烫漂过程中部分槟榔碱会转移到烫漂水中,烫漂温度越高,槟榔中的槟榔碱含量越低;烫漂的时间越长,槟榔碱的损失越严重;槟榔碱在烫漂过程中的损失大部分为水溶性损失,其含量在烫漂过程中会转移到水中。在烘干过程中,槟榔碱会随着水蒸气的挥发而挥发,烘干温度越高或时间越长,槟榔碱损失越剧烈,若想在烘干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槟榔碱的含量,需采用低温的条件进行烘干。因此可知,槟榔碱具有以下特点:在高温下易分解、易溶于水、能随着水蒸气的挥发而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