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药草的古诗

  中草药名绝句三首 百 合 苦木沉香一点红, 含羞莲子吊灯笼。

  冬虫夏草西河柳, 远志当归四季青。(本诗含十二味中草药) 半 夏 丹参白果锦灯笼, 豆蔻当归满树星。半夏留兰香紫草, 独活苦木化橘红。(本诗含十二味中草药) 望江南 常山半夏望江南, 豆蔻青蒿满车前。益母灵芝生紫草, 淡竹叶映半枝莲。(本诗含十一味中草药)

  关于药草的古诗词

  意思是指中药中的一种。

  关于药草的古诗名句

  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古诗句:

  1、人命至重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译文:人的生命非常重,无价可比拟,一己之力救人,一定要有道德。

  2、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

  ——《医人》唐代:苏拯译文:古人的医术在于心,内心正直药自然就真。现在人的医术在于手,技术不好药还没有效果。我愿意化身为天地炉,多一些扁鹊这样的医生。四处寻找好的药材,先从治好过分的寒冷与饥饿做起。

  3、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先秦《黄帝内经》译文:不是学医的料子不能教,不是真的知识不能传授,这就是医德。

  关于药草的古诗有哪些

  春

  【唐】白居易 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官舍悄无事,日西斜掩门。 不开庄老卷,欲与何人言。

  夏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南宋 杨万里《小池》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冬

  春水满四泽。 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东晋末期陶渊明:《四时》

  关于药草的诗句

  射尽春禽未展眉,日车劫劫西向没。神皋福地三秦邑,弓欺猿臂秋无力。

  射尽春禽未展眉,日论药草皆知味。神血未凝身问谁,弓劲马肥胡语喧。

  射策君门期第一,日籴太仓五升米。神可谷兮道可冥,弓刀千队铁衣鸣。

  射工巧伺游人影,日落云收叠翠屏。神藻飞为鶺鴒赋,弓箭开离出猎难。

  射声游骑怯分毫,日光赤色照未好。神明太守再雕饰,弓欺猿臂秋无力。

  射雕临水晚天晴,日月之光无正定。神女变化感马生,弓犯控弦招武旅。

  关于药草的古诗6

  1、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译文:人的生命非常重,无价可比拟,一己之力救人,一定要有道德。

  2、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 ——《医人》唐代:苏拯

  译文:古人的医术在于心,内心正直药自然就真。现在人的医术在于手,技术不好药还没有效果。我愿意化身为天地炉,多一些扁鹊这样的医生。四处寻找好的药材,先从治好过分的寒冷与饥饿做起。

  3、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先秦《黄帝内经》

  译文:不是学医的料子不能教,不是真的知识不能传授,这就是医德。

  4、九重天子寰中贵,五等诸侯门外尊。争似布衣狂醉客,不教性命属乾坤。——《赠李德成(德成善医)》唐代:吕岩(吕洞宾)

  关于中草药的诗古诗

  1、午梦——宋·陆游

  苦爱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

  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

  翻译:非常喜爱在幽暗的窗户下睡个长长的午觉,因为在睡梦中可以暂时脱离现实的世界。我如果能见到华山处士陈希夷的真容,不寻觅成仙的方子而要向他讨教睡觉的方子。

  陆游在睡梦之中也在寻求安眠之方,可见睡眠在古代养生体系中的重要性。午睡是中国人延续了千年之久的生活习惯,对于宁神解乏、调整生物钟等都有很大裨益。

  睡眠对人体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发现,至少有十几种疾病都和长期睡眠不好有关,最常见的就是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代谢功能紊乱、引发抑郁和焦虑等精神症状等。

  2、食粥——宋·陆游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赏析:陆游讲究养生要遵循生命规律,年轻人不宜盲目学习老年人的养生之道。而且他素爱吃粥,这首诗便道出了陆游的食养之道——多吃流质食物。

  粥系流质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营养丰富,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古人相信,如果在粥中加入相应的食品或食物,如莲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参、胡萝卜等,还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3、摄养诗——明·龚廷贤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为半饱无兼味,酒止三分莫过频。

  翻译:若欲延年益寿,首先要敛气保精以养其内在精神。提醒人们做到食勿过饱,勿求厚味。饮酒应以少量为好,切莫贪恋“杯中物”。

  龚廷贤是明代有“医林状元”之誉的医家。他的生活可讲究呢!他尤其告诉世人:享乐虽好,但莫过频。吃饭半饱即可,饮酒三分到顶。

  “七分饱”是中医的一大传统养生观念,表示每餐吃饭不宜过饱,这样有助于减少肠胃负担,预防消化道疾病。少食多餐、每餐不过饱,是当今比较推崇的生活理念。饮酒并非百害无一利,一些中草药酿制的酒也有养生功效,但酒精伤胃伤肝,不宜多饮。

  4、自觉——唐·白居易

  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薄。

  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赏析:“担心变老,就会越来越老;担心生病,就会经常得病。”这句是要告诉大家的道理正是如此。现代医学也证明,心理健康和人体的生理健康与预期寿命都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身体要强壮,心态更要乐观。

  长期担心自己变老生病,其实也是一种心理疾病,畏老、畏病心理若过于严重,可导致人体内分泌功能失衡,诱发癔病、植物神经紊乱等症。良好的心态有利于人的全面健康和疾病的康复,所以,别忘了做一个笑口常开的人。

  5、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宋·苏轼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赏析: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因此喝茶有助防老,具养老保健功能,另外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居右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要注意节制。

  草药的古诗词

  和钱太博见寄觅山药 其一

  释重显 〔宋代〕

  文柄谁持合自持,忧民风槩乍清羸。禅林草药如为效,愿见皇家急诏时。

  有关中草药的古诗

  这诗是绝句。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 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春晓》 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药丸(打五言唐诗一句),谜底:粒粒皆辛苦。这是用物名与物性特征借代扣合的例子。“辛、苦”别解为味道,是药这一物性特征的写照,而药呈丸状,正好与“粒粒”相扣。

  描写草药的古诗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天南望, 半夏微凉, 期艾三千青木香。

  中草药很神奇,能把百病来防治,华佗医术传百世,扁鹊神医创奇迹,《鹿茸救母》的故事很经典,灵芝草,不老仙丹的传说不一般。漫山遍野蒲公英,时常饮杯苦丁,消炎,化瘀,去火,又化痈,艾蒿更是用处多,祖祖辈辈都用它,菊花茶,金银花,枸杞玫瑰花泡着喝,泡大海时常喝,防治咽炎离不开它,苍耳,甘草,炒山楂,莲子、薏米、槐花茶,丹参、陈皮、大红枣,百合、山药、阿胶糕,保健身体很重要,很重要!

  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陆龟蒙春日出游,看到野外自然景色清新秀丽,皮日休当即吟七绝一首:“数曲急溪冲细竹,叶舟来往尽能通;草香石冷无近远,志在天台一遇中。”吟罢,他对陆龟蒙说:“我这首诗虽不见佳,但却暗含三味中药名,老兄你能否猜得出?”陆龟蒙听后,不禁笑道:“不必过谦,诗写得好,但药名并不难猜,是竹叶、通草、远志三味药,是也不是?”沉吟片刻后念道:“桂叶似茸含露紫,葛花如绶蘸溪黄;连云更入幽深地,骨录闲携相猎郎。”皮日休不假思考地答道:“不过是紫葛、黄连、地骨三味药而已。”

  我坚持喝了几个月的中药,每一碗的入口,也就意味着多了一份苦涩。在这几个月之中,我喝了不知多少碗中药,也不知品尝了多少份苦涩。在这背后,却带来了最终的快乐——病情好转。这多亏了这一份苦涩,若没有它,我拿什么去换最后的那份甜蜜呢?不必要去抱怨,生活中的苦是需要的,掌握好这份苦,最终就可以换取甜,因为你付出了几份苦涩,就能换取几份甜蜜。

  相信我们都曾经有惧怕喝中药的经历,年幼的我毫不例外。印象至深的是,小学的一次生病,药很晚才煮好了,凌晨的时候母亲把我从床上叫醒,说是要喝中药了。我顿时既恐惧又愤怒,又哭又闹满心的不情愿。母亲虽说第二天还要上班,却还锲而不舍地抚慰我。直到最后,我一边哭一边把那难喝至极的黑东西灌下肚子。还未喝完,就开始反胃呕吐。在那次以后,我一旦是喝了极苦的药就很容易呕吐。那时母亲在一旁轻轻抚着我的背一边帮我顺气,一边喃喃道:“没事了,没事了,把‘风’都呕出来就不咳了。”

  我肚子疼,妈妈带我去看病。医生开了五服中药。晚饭后,妈妈把熬好的药汤给我喝。我一看见黑黑的药就害怕,不敢喝,太苦了。妈妈瞪着眼睛,凶巴巴的说:“快点喝!”我没办法,只好端起碗,抬起头,闭着眼睛痛苦的往嘴里灌。妈妈告诉我,良药苦口利于病。

  在西游记的第二十八回里,吴承恩用药名写了一首“西江月”的词,描写孙悟空对进犯花果山残杀众猴儿的猎户进行抵抗的情景:“石打乌头粉碎,沙飞海马俱伤。人参官桂岭前忙,血染朱砂地上。附子难归故里,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红娘子家中盼望。”这里用了乌头、海马、人参、官桂、朱砂、附子、槟榔、轻粉、红娘子等中药名,生动地描写了当时激烈拼杀和猎户残亡的战斗场面。

  中草药是 中医预防治疗疾病所使用的独特药物,也是中医区别于其他医学的重要标志。中国人民对中草药的探索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相传,神农尝百草,首创医药,神农被尊为“药皇”。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

  明清小说家冯梦龙的情书,更是巧妙地将中药与诗词联袂:“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当破故纸。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地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地等。”情书中共用了14个药名,情书情思情趣跃然纸上,反映出这位文学大师对医药知识的精通。

  谈到中草药,我想大多数人首先联想到的应该是一碗黑不溜秋的,散发着一股股难以名状的古怪草药味的,喝下去时可以让舌头苦上好一阵子的不明液体。然而就是有着这样可怖名声的中药——哪怕它曾经也是我所避犹不及的——如今却成了我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段至为珍贵的记忆。

  老人们常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人参是三宝之首,能补气血、生津液,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东北的长白山区,就是人参的家乡。在那儿,千百年来,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人参的绚丽多彩的故事,这里说的是一个有关人参姑娘的故事。

  宋代大词人辛弃疾新婚不久辞别妻子奔赴抗金前线,一日夜深人静,以中药名填词一首,遥寄娇妻:“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连翘首,掠过半夏,凉透薄荷裳。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从中可以找出云母、珍珠、防风、沉香、郁金、硫黄、桂枝、苁蓉、水银、连翘、半夏、薄荷、钩藤、常山、轻粉、独活、续断、乌头、苦参、当归、茱萸、熟地、菊花等多味中药,这些药名本身的语义共同构筑了词的内容,而且使之与词意有机地融为一体。

  野马追的传说 。秦末,嬴秦的暴政,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项梁、项羽、陈婴联合的义军,拥立楚怀王在盱眙建都。有一位将军的坐骑患咳喘病,病情越来越严重,怎么也治不好。战况激烈,携之不能征战,杀之于心不忍。最后放入盱眙山中,让它自生自灭。后来有一天,这位将军重返旧地,忽见一匹野马昂首长啸,奔腾而来,紧紧跟随。他停下一看,原来就是那匹丢弃的马,那时骨瘦如柴,如今腰肥体壮。这是什么道理呢?访问当地老人,从一位采药者口中得知:盱眙山中盛产一种叫白鼓丁的草可以医治咳喘病。奥秘被揭示出来了,于是白鼓丁得了一个雅名叫“野马追”。

  小时候,常常得咳嗽的病,一咳嗽便是咳上很久一段时间。我们有“百日咳”之说。但我们所说的“百日咳”又与那个冰冰冷冷、清楚诠释的医药专有名词“百日咳(顿咳)”似乎不那么一样。总之,当“百日咳”从长辈口中蹦出来时,总觉得它神神秘秘。大人们叨了一阵的“百日咳”,末了便会叹上一句——“这孩子体质有点弱。”